家长请互惠生,体现了他们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。这不仅是一种投资,更是对孩子未来发展的一种关爱和期望。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,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,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。
那么对于花了很大代价请来的互惠生,应当如何让互惠生发挥最大的效果呢?我们先把各种误区罗列出来,然后再给出正解。

误区一:互惠是刚来就给孩子上课,认为我们花了钱请互惠生过来,还管吃管住。应该让互惠生给孩子教英语。于是买了一堆英语教材,让互惠生每天给孩子上几节英语课。但是大多数孩子都是不喜欢上课的,如果互惠生给孩子上课,违背了通过交流提高英语的初衷。孩子会认为,请了一个老师在家里,而且住在家里,对互惠生就会产生厌恶心理。
而且很多互惠生,并没有教学经验,也管不住孩子,这样做不仅让互惠生恨焦虑,也让孩子对互惠生产生厌恶心理。
误区二:不管互惠生与孩子相处情况。互惠生到家里来之后,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,要跟孩子说清楚,而且要反复说。我们请了一个外国的姐姐(或者哥哥),来陪伴你。孩子接受一个人进入家庭,是需要时间,也需要妈妈的引导。最开始,可以拉着互惠生一起,做孩子喜欢的游戏,比如躲猫猫、石头剪刀布、相互追逐、挠痒痒等游戏。拉进互惠生与孩子的心里距离,同时也让互惠生知道孩子喜欢玩什么。互惠生刚来的几天非常重要,既要让孩子尽快接纳互惠生,也要让互惠生能跟孩子互动起来,避免打压互惠生的心态。多鼓励互惠生,一起引导互惠生,度过刚来到家庭的这段时间。

误区三:操之过急,互惠生与孩子初期存在语言隔阂,初期的交流非常有限,有些家长会着急,花了那么多钱请外国互惠生过来,一天说不了几句话。完全看不出效果。有这样的心里其实也是正常的,但是作为成年人一定沉住气,孩子跟陌生外国人相处,从心里接受到语言理解,都需要时间,年龄在3-4岁孩子可能需要10-30天。作为家长除了能引导孩子跟互惠生一起做游戏,如果孩子英语是0基础,也可以买一点英文卡片,把打招呼,以及做游戏常用到的词汇和语句通过卡片的形式学起来。通过卡片可以做游戏,比如每人打一张牌,然后对方念出来,就可以赢得这张卡片,或者把卡片平铺在桌面或者地板,互惠生念一个单词,妈妈和孩子一起找(但是妈妈需要让着孩子一点),最终获胜的人可以有一个奖励,一个孩子喜欢吃的零时或者玩具。